巴图达来:一朵温暖向阳花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01
巴图达来,男,蒙古族,1962年8月21日生,初中学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利嘎查牧民。在党和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巴图达来一家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率先富裕了起来,但他并没有忘记与他朝夕相处的乡亲们,而是一直秉持着“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秀传统,不图回报,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人世间最美好的诗篇。他先后荣获2021年乌审旗“助人为乐”身边好人荣誉称号、2022年“鄂尔多斯好人”荣誉称号。
关心关爱,帮扶困境群众
助人为乐,大爱无言。巴图达来关心关爱帮助困难群体,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坚持。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先后帮扶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利、巴音高勒、巴音敖包嘎查21户家庭贫困农牧户,累计扶持现金13500元、羊14只。2018年,巴音淖尔市遭遇重大旱灾,巴图达来知晓后组织发动本嘎查牧民为巴彦淖尔市受灾牧民送去玉米30吨。2019年,他带头组织20多户牧民购买40只羊,帮扶嘎鲁图镇萨如努图嘎查和鄂托克旗苏米图嘎查贫困户。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他又慷慨解囊,伸出援手,资助嘎鲁图镇萨如拉嘎查牧民10只羊,5000元。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巴图达来先后为武汉、达拉特旗、阿拉善盟和巴音希利嘎查捐赠2300元,联合其他两户爱心户,为参与巴音希利嘎查疫情防控的130名工作人员每人购买一个蒸煮一体锅。2023年,他为嘎鲁图镇沙如勒努图克嘎查贫困农牧户无偿捐赠10只羊、3000元现金;他风雨无阻,每周六日都会接送一名乌审中学贫困生;他为没有住处的母女申请廉租房,并自掏腰包完成装修......这一件件暖心事,一桩桩资助情,高额而又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巴图达来一颗火热的心。
心系学子,情系家乡教育
巴图达来夫妇一直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每年都会对一些品学兼优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身体力行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带头人,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践行者。2019年以来,他先后对乌审中学、乌审旗实验小学、乌审旗第三小学的30名品学兼优、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送去了爱的奖学金,共计15000元;2023年,他带头组织“爱的奉献”微信群部分成员帮扶乌审中学困难学生3600元;2023年,他与内蒙古滴水爱心慈善协会一起赴青海省资助贫困学生牧民;今年5月30日,他将计划继续与内蒙古滴水爱心慈善协会成员赴甘肃省资助贫困学生牧民……巴图达来夫妇捐资助困难学生的行为不仅体现着他们关心下一代的美德,同时也寄托着对他们的殷切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如果为孩子们解决经济上的一些困难能够让孩子们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更有动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地进取,那这点钱就发挥出大作用了!”巴图达来笑着说道。
为了走好公益之路,更好做好爱心公益事业,巴图达来加入到内蒙古滴水爱心慈善协会,通过协会这个平台,积极参与到更广范围的公益事业中去。加入协会以来,巴图达来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共同策划、组织实施了“亮眼公益计划”等志愿慈善活动,自己出资为乌审中学80名学生赠送了护眼礼包,助力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巴图达来和他的慈善伙伴们,尽管他们都不是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也不是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大人物,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农牧民,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助人为乐、爱心慈善的道路犹如涓涓细流,水滴石穿,滴水成善。
以身作则,投身志愿服务
近十年来,巴图达来夫妇始终活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第一线,积极带动着自己身边的亲戚、好友一同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宝贵品质,不是源于他富有的生活,而是源于他善良的心地。”当地的老乡们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
巴图达来常说,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有人能帮他一把,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为回报社会,他在工作生活之余,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年都会提前为嘎查里的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2019年,他自掏腰包16000元,组织巴音希利嘎查所有妇女同过母亲节,深化节日内涵,倡导移风易俗;2020年,新冠疫情关键时期,他身先士卒,发挥榜样和模范的作用,动员身边群众,投身到值班堵卡、防疫消杀、疫苗宣传接种等工作,为农牧民筑牢生命安全防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名草原儿女,巴图达来深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植树、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参与植树造林,还组织部分牧民去一起种树治、保护生态。此外,他还经常与妻子一起,带动群众主动配合进行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清理柴堆、清除杂草、防蚊灭蚊等系列活动......,巴图达来是巴音希利嘎查当之无愧的“红马甲”代言人。
在坚守公益、助人为乐的路上,巴图达来就像一朵“向阳花”,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温暖着每一个受助者的心灵,带动着、鼓舞着身边的人,用小小的善举汇聚成大大的能量,温暖着千家万户,让关爱和付出成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 上一篇:一位农牧民的公益情怀
- 下一篇:但行耕耘,莫问收获—巴图达来的十年公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