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文明画笔描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图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31
(民族团结进步展厅)
乌审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同心共圆中国梦”为奋斗目标,牢记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殷切嘱托,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为有效载体,凝聚全旗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用文明画笔描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图景。
(全区民族团结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在乌审旗召开)
凝聚思想共识,推动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向前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旗帜鲜明的讲政治,要把讲政治体现在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乌审旗在创建活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的正确方向,成立由旗委书记任组长、旗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迅速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不断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和体制,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乌审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和意见,将创建工作纳入旗委、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形成了旗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合力推进的创建工作机制。
(乌审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经验交流会)
坚守绿色信念,切实守好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国土总面积约占毛乌素沙地的29%,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群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共同建设绿色家园,先后涌现出了宝日勒岱、殷玉珍等为代表的各民族治沙模范,探索、总结形成了“绿色乌审”的发展理念。近年来,乌审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缔造了令人瞩目的生态建设环境,先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旗等荣誉称号。截至2017年底,全旗森林面积达到896万亩,划定基本草原106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了32.9%和80%,比1999年提高了13个和30个百分点,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好转,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一家亲”送医下乡活动)
守望相助,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乌审旗立足好的区位优势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升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开发质效,煤炭产量突破3500万吨,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90亿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供应首都、保障华北的重要能源供应基地。加快建设煤炭精细化工和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建设,旗液化天然气产能达到212万吨,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示范、中煤能化50万吨工程塑料、中煤大化肥等一批技术先进、示范作用强的转型升级项目投产达效,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582元和16709元,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75位、工业经济百强第53位、西部百强县第7位。
(一)夯实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步伐。旗财政每年按不低于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0.1%安排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并每年按10%增长。优先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嘎查村公路通车率达到100%。加快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新建改造少数民族土坯房420户,244户599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稳定脱贫。
(二)推动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蒙古语授课幼儿实行“两免一补”,蒙古语授课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成功创建“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旗”,投资近亿元新建蒙医综合医院投用;少数民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旗财政代缴,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不断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转移进城农牧民服务管理,清真食品准营证持证率达100%。
(三)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乌审旗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近年来,乌审旗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建设与传承、弘扬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构筑美好的精神文化家园。累计投入6亿多元,科学构筑起以旗文化部门为核心、苏木镇文化站为基础、嘎查村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点、文化户与文化独贵龙为补充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城镇十分钟、农村两公里、牧区十公里的“公共文化服务圈”,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出台扶持文化、文艺团体发展的优惠政策,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和国内唯一一支以马头琴为主弦乐的专业多声部交响乐团——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不断发展壮大,多次赴德国、法国等国演出,促进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声名远播。陶尔庙嘎查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乌审旗第三实验小学(汉授)在一、二年级中开设蒙古语口语交际及歌曲特色课,将蒙古语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全旗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材料翻译率均达100%,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率及规范标准率达98%。乌审旗人民法院蒙文审判专业法庭成为全国首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审判的专业法庭。
(四)大力发展民族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立足传统优势,大力培育核心养殖业品牌、特色手工艺品皮牌,加快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推动全旗民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鄂尔多斯细毛羊的核心产区,乌审旗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这一产业,存栏量常年稳定在125万只左右,品牌价值攀升至9.26亿元,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建成集根雕、刺绣、骨雕、金银器加工制作等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园,阿腾莎金银器具加工厂的鼻烟壶和“巨宝碗”荣获世界吉尼斯记录。加快构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鸿嘎鲁、文公希礼等一批民族品牌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建设“牧家乐”“文化体验户”,五年来累计发展星级农牧家乐41家,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
(乌审旗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示范点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六进+”活动
(一)加强队伍建设,巩固民主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力度,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乌审旗少数民族干部占全旗干部总数的42.7%,其中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占比达到41.9%,锻造了一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悉心维护民族团结,熟悉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工作,深受各族群众赞同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二)抓常态宣教,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思想根基。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教育和普法教育全过程。以每年9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帮扶活动,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落实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民族工作的浓厚氛围。成立旗委讲师团蒙语宣讲组,深入基层、旗直各部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传递到各族群众中。大力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让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紧密结合农村牧区工作实际,运用演讲比赛、展览展示、“送演出下基层”、“送电影进社区”等形式和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促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各行各业,深入千家万户,引导形成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乌审旗蒙医综合医院)
(三)抓载体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纵深发展。按照“示范带动、以点促面”的创建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以“一馆一区一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展览厅、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以嘎鲁图镇区为主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为主的特色创建活动示范点,通过以点促面,辐射全旗,切实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借助民族团结进步展馆,宣传乌审旗经济社会、民族事业、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变化,弘扬中华各民族优良传统,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借助“六进”示范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奋力开创“绿色崛起”新局面,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乌审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