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线上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选读)
作者: 来源:乌审旗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2-22
为推动全旗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乌审旗委宣传部将持续推出线上学习内容,请各单位积极转发学习!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22年1月23日起在全国发行。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亲切关怀、作出重要批示,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该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严格遵守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突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忠实记录一百年来党的宣传工作服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重大成就,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宣传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翔实记述党的宣传史上重要思想、重要方针、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系统总结党的宣传工作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和我们党独特的思想政治优势,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读物,是学习研究党的宣传史的基本教材。该书分上下卷,共11章、83节,约49万字,史料丰富、凝练生动,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对于深入把握党的宣传工作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主动,满怀信心向前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洪流中艰辛起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党从起根发芽时就是从宣传工作做起”,将其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大力宣传党的纲领主张,广泛动员和团结中国人民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新生的党蓬勃开展革命活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节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五四运动的爆发,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重要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思考,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孰视而无所容心”,“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思想的解放”求得“适今世之生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延揽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新青年》 编辑部也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并充当主要撰稿人。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基本口号,一曰民主,二曰科学,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 (Science)。在民主和科学大旗的指引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 “往圣先贤”。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诚如陈独秀所说,“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李大钊也认为,“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他们着重指出的是,孔子所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通过批判孔学,他们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文学革命。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 《文学革命论》,呼应此前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高举 “文学革命军”大旗,提出“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这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便把革新文学与革新政治有机地联系起来。1918年5月,鲁迅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成为文学革命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
除了《新青年》以外,新文化运动中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报刊,还有 《每周评论》《国民》《新潮》 《少年中国》《建设》《星期评论》《改造》《晨报》《京报》等。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但历史已经表明,提倡资本主义并不能为中国指明一条可行的出路。事实上,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李大钊在 1916年5月即说过,“代议政洽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 1917 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种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径,成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土壤。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推动他们倾向于社会主义,并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从1918 年7月开始,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等文章,深刻指出十月革命是 “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十月革命的胜利乃是“劳工主义的战胜”,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1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指出,十月革命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4月,《每周评论》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最后几段,译出了无产阶级变革社会的十项纲领,并在译文前加按语指出,《共产党宣言》“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
毛泽东在当时说过,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稍后,陈独秀也指出,十月革命以后 “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