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书敖包传递民族文化薪火
作者:武文玲 白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15
书敖包
在绿色漫漫的乌审草原,涌动着一股文化脉动。文化与绿色自然融合,为造就乌审的不凡气度增添了更加厚重的底蕴。
祭书馆
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里嘎查,这里有一座由7000多块刻着蒙古文书籍名称的山石垒成的独特敖包,牧民们亲切地称它为“书敖包”。这里有一座牧民自建的藏书60000多册的大型蒙古文图书馆,由三座蒙古包式主体建筑组成,是书敖包内涵的实物呈现和外延的辅助展现。它像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资料库”,搭起了与牧民们共享知识的桥梁,印证着牧民的书香生活。
阿拉腾毕力格在图书馆整理书籍
这一切,缘于一对蒙古族兄弟对书籍的热爱。
当地牧民阿拉腾毕力格与哈斯毕力格兄弟两人都是爱书之人,每得新书好书,便如获至宝,兄弟俩多年收集了不少书籍。2010年兄弟俩在自家院子里自费建起了蒙古包用来藏书,并起名为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博物馆。“毕力贡仓”即智库之意。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敖包是神圣的载体,不如将藏书刻于石上,祭敖包与祭书相结合。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在图书馆建设时,他们将书名仔仔细细刻在石头上,用这些石头在图书馆后面的山包上建起一座高高的敖包,每块石头上都用蒙古文刻写着一本蒙古文书籍的名字。每当有新书被收藏时,便会有刻着书名的石头垒在敖包上,表达对文化的崇敬和虔诚。别具特色的书敖包,给传统敖包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出版印刷藏书馆
“过去牧民们对书没什么概念,我们建起书敖包,想用蒙古族传统的形式向牧民们传递书籍的概念。”修建书敖包,不仅为了表达对文化的崇敬,兄弟俩还希望用这种传统的形式唤起牧民们对书籍的重视,搭建知识的桥梁。
图书馆以兄弟俩的藏书为基础创建,现在每年会接受源源不断的捐赠书籍。每接受一种新书,兄弟俩都会把书名刻在石头上,把石头摆在书敖包上。鄂尔多斯市各地的青年作家,每有著作出版,都会赠送给图书馆。
2019年鄂尔多斯市第四届“毕力贡仓·书香高原”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演出
图书馆片区由3个蒙古包组成,分别是毕力贡仓蒙古文祭书馆、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出版印刷私人收藏、蒙古族文人馆。一部部藏书在精心设计的藏书阁分类摆放,每本书上都奉有洁白的哈达,代表着对书籍的崇尚和敬仰。馆藏农牧业技术与实用知识、医药卫生与健康生活、文化科普知识与工具书、文学、法制、生活常识等不同科目图书达16000多种60000多册,其中不乏蒙古族文学大家的珍贵书稿和绝版图书。文化名人画像100余幅,珍贵文人手稿、手迹100余种。阿拉腾毕力格兄弟不满足于让蒙古族同胞了解现代图书,他们还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蒙古文图书的历史。为此,单独设有蒙古文图书印刷发展史、蒙古文图书版本、期刊、书刊装帧设计、蒙古族著书立说习俗和蒙古族文化名人等内容的展厅。漫步其中,看着蒙古文图书发展的历史化作实物与照片从眼前掠过,仿佛穿梭于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
“毕力贡仓·书香高原”系列活动——“悦读改变人生”征文活动颁奖仪式
阿拉腾毕力格介绍,创建之初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是由兄弟俩承担,后来随着该图书馆及书敖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当地政府及社会人士对他们进行了慷慨的帮助,进而使得图书馆在短短几年间便建成了现在的样子。他们对此非常感激,并表示会更努力地为牧民提供知识共享的空间,“图书馆是对牧民免费开放的,大家平时也可以来看书借阅。”
藏书一天天变多,书敖包一年年变高变大。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品鉴寻访。每年接待旅游、文学艺术爱好者、读者近10000多人次。
2016年4月28日,台湾蒙古族作家席慕蓉特意到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里嘎查寻访书敖包,并在留言簿上写到:两兄弟的文化理想,成就了如此美好的境界。我想,内蒙古的族人必定一如我今日的心情,要想诚挚地向您二位致谢,并且献上深深的祝福。
每年农历四月十三,阿拉腾毕力格兄弟俩都要组织祭祀,学者、牧民、学生以及广大社会人士从各地自发而来。
“毕力贡仓·书香高原”系列活动——花间读书活动
传统的敖包祭祀之后,祭书仪式正式开始。将三本蒙古文经典《蒙古秘史》《蒙古源流》《江格尔》奉上,献哈达、敬香,念诵经文,向书敖包投石祭拜。每一块石头上都刻着馆里新进的蒙古文图书之名,皆是兄弟俩和周边牧民一笔一划用心刻制。敬重书本、崇尚文化,正是祭书仪式所要表达的深意。这场围绕书敖包进行的祭祀,表达的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文化信仰,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不断求索。每年祭书仪式后还会举行“毕力贡仓书香高原”系列活动,既有中小学生演讲读书比赛,也有面向社会的论文评比,还有各地文人作家交流研讨。
周边牧民忙完生产后,会抽空到图书馆借书、看书,生活中遇到法律、健康、畜牧养殖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到图书馆来查找资料。牧民乌云图雅家住在离图书馆十多公里的地方,她隔三差五就会来借几本书。“有了这座图书馆,牧民们看书再也不用愁了,生产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我们都愿意来这里查阅一下。”
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利嘎查“毕力贡仓”书香特色文化户
阿拉腾毕力格只是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里嘎查的一个普通牧民,牧马放羊,经营着一个牧家乐。这些年来,他家的收入都陆续投在了书馆上。从这个坚定而执着的文化牧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份动人的文化情愫。对于这种民间自发的文化行动,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其确定为集图书阅览、敖包祭祀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户,并在修缮、绿化、硬化上进行了重点扶持,现总占地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
书敖包已落成10年,一块块用不同字体篆刻着一部部书籍名字的石头形态各异,在天地之间静静地放置,越垒越高的书敖包默默讲述着草原牧民分享知识、传承文化的感人故事,讲述着草原儿女对文化的无限热爱与崇敬,诉说着他们对文化的不懈追寻与求索。
“书敖包”上点燃的知识之光
57岁的阿拉腾毕力格说:“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书敖包。”近年来出书的蒙古族作家越来越多,导致书馆容量不够。政府给力,阿拉腾毕力格再发力,他正在准备扩建藏书库。他们希望在书敖包上点燃的知识之光,能播撒到草原上每一位牧民的心中。(作者:武文玲 白洁)